前有广西“小沃柑”空降济南,开启齐鲁研学之旅,后有东北“小老虎”闪现泉城,共赴一场游学之约。今年年初,在“尔滨”的旅游热潮下,从广西“小砂糖橘”勇闯哈尔滨的研学游开始,济南也接到了这波“泼天的富贵”,小“顶流”们一个接一个地落地泉城,瞬间让济南“研学旅行”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。
作为一种教学新业态,“研学游”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巧妙地结合为一体,打破了传统的界限,重在开阔视野,寓教于游,让学生们用眼看、用耳听、用心感受,在“沉浸式”旅行中收获成长。当下,在持续繁荣的文旅市场中,有着“寓教于乐”和“游学并行”双重价值的研学旅游,无疑成为备受瞩目的热门领域之一。事实上,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,本就是研学旅游的绝佳目的地。无论是绵长深厚的历史人文,还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,又或是极具感染力的艺术领域,都足以让这场研学之旅遍地开花。
泉水是济南“天然的名片”,也是济南的灵魂和符号。千余处天然泉水遍布全城,72名泉散落在各个角落。去年,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“游泉打卡”系列活动,更是立足济南泉水文化,推出游泉攻略,将名泉用旅游线路的形式串联起来,为“研学游”提供了很好的模板路线。
济南不仅是一座湖泉灵秀的名胜之城,还是一个名家辈出的人文荟萃之地。“海右此亭古,济南名士多。”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,道出了济南的“人杰地灵”。上万年的泉水史、5000多年的文明史、2600多年的建城史,诞生了多少历史文人大家。一代大儒伏生、战国神医扁鹊、唐朝名相房玄龄、一代名将秦琼、著名词人李清照、爱国诗人辛弃疾、元曲大家张养浩等等。其中,“济南二安”不仅是词坛代表性人物,更是文化济南的一张响亮的名片。李清照纪念堂、辛稼轩纪念祠、藕神祠等地,不仅仅是景区中的一处处打卡点,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,讲述着济南的故事。
除此之外,济南还拥有众多非遗项目,如剪纸、皮影、面塑、龙山黑陶、蛋雕等。在非遗研学方面,济南市文化馆(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)通过非遗展览、体验非遗技艺、观看非遗展演等形式,让学生深入其中,感受济南非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文化内涵。
从旅到研,由游至学。除了城市与生俱来的历史人文,各大景区也在利用其有效资源,不断丰富着济南“研学游”的业态形式。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,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,深入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,以及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,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、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。济南红叶谷景区开展夏日研习计划,以自然为营,寓教于游。
研学游的出现,为教育赋予了更多生动的场景,也为文旅带来了更多可讲、可观的参与感。通过旅游、教育、文化等多个产业的相互融合,串珠成链,为济南文旅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,持续激发着旅游产业能级跃升的无限潜力。眼下,高考结束、暑期来临,“研学游”将会为济南掀起怎样一波热潮?让人值得期待。